欢迎来到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旗下天玑商业秘密律师网!
咨询电话:13714929434
当前位置: 首页 > 侵犯商业秘密罪维权百科 > 商业秘密办案手记 > 商业秘密网_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长昊商业秘密律师

商业秘密网_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长昊商业秘密律师

时间:2018-07-31 10:55 作者: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
商业秘密网_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长昊商业秘密律师
[摘 要]新刑法第 219 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关于本罪的罪过形式,存在故意、过失说和故意说两种观点。长昊商业秘密律师认为,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不应划入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圈。
[关键词]故意;过失;过失侵犯商业秘密
一、对“应知”的理解
(一)何谓 “应知”对于“应知”的含义,故意、过失说按照通常的观念理解,认为法条所说的“应知”,是行为人负有“应知”的义务的表达,至于行为人 “应知”而未知的,除了从过失角度去理解,别无其他罪过能符合。故意说,将“应知”理解为故意,如有学者 认为所谓“应知”,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本项行为的时候,应当明确前述三种行为违法,但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利令智昏暂时忘记了,一旦知道,对危害结果仍采取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这是一种推定故意的主观状态。还有学者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原意对刑法的立法本意进行了揣测。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明知”和“应知”是一种客观上的“预见性”,只要查明客观上应当知道即可,不管违法者是否自述不知等辩解,是一种视同故意的情形。论者认为,“应知”是一个推定的概念,为防止行为人“不知”推卸责任,同时为提高诉讼效率,只要一般状态下应当知道,或者行为人稍作审查即可发现的,就是应知,它是明知在诉讼和司法实践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即行为人辩称“不知”而有证据表明行为人应当知道的 情形。长昊商业秘密律师同意故意说的观点,认为行为人只要在一般状态下应当知道,或者其稍作注意就可以发现“前述三种违法行为”的,就应当断定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
二、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罪不能成立
关于过失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否入罪,有肯定成立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罪和否定成立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罪两种观点。长昊商业秘密律师认为,从过失犯罪成立的合理性分析,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罪因不具有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不能成立。
(一)不具有形式合理性
首先,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主,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刑法第 15 条第 2 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法律责任。”对于需要作为犯罪处罚的过失行为,除了根据传统理论通说或者通过对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明显看出是过失犯罪的外,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都明文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明文规定的立法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法条中表明“过失”;另一种是在法条的第二款对故意犯罪的特征做描述,而在同条其他条款中以引证罪状的形式规定过失犯罪。通过上述对刑法第 219 条第 2 款的 “应知”的分析,可知法律没有规定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罪,本罪的罪过形式只是故意。其次,国外几乎不将过失规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从国外的立法看,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 是非常审慎的,一般都限制在极为严格的范围内,不随意拓宽范围。美国、德国、瑞士、法国等国家均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
(二)不具有实质合理性
首先,从有关过失犯罪的理论看,各国从刑法处罚的正当性原则和谦抑与人道的价值取向出发,要求所有给予刑罚处罚的过失行为应当具有较为明显的刑事可罚性,奉行以处罚故意行为为原则, 以处罚过失行为为例外。包括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内的知识产权犯罪属于典型的法定犯,在伦理道德上的可谴责性较弱。 因为纵观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它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一种纯粹的功利需求,与道德诉求无关。它的建立是期望通过满足个体的利益需要而鼓励知识的再生产,让人们在知识的创造中有利可图,并最终使社会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中获得进步。因此,从刑法处罚的正当性出发,刑法不宜对主观犯意过于苛责,过失行为因其不具有较强的刑事可罚性不应给予刑罚处罚,而只宜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处理。
其次,从分类看,因刑法未对过失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体身份做出任何规定,故其应属于普通过失犯罪。根据过失犯的基本理论,普通过失犯罪都以日常生活为内容,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行为人违反的是适用于一般人的普通注意义务,它们大多是与日常 生活有关的社会共同生活准则。其刑事可罚性多在于这种对普通注意义务的违法存在明显的伦理可谴责性,而对于具有典型法定犯特点的侵犯商业秘密罪来说,显然不具备设立普通过失犯罪的刑事可罚性。
再次,用刑罚处罚第三人的过失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不利于科技、信息的交流、交易、传播和运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只有进行广泛的交流、传播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和信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经营中才能够实现其价值,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为了促进和鼓励科技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就应当创造更加宽松和广泛的环境。不可否认,在科技、信息交流、交易中,存在着对他人合法知识产权的侵犯,比如,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后出卖给第三人,对于这类行为必须坚决惩罚制止。但是, 第三人在购买这种技术的时候,由于疏忽大意没有认识到对方当事人转让给自己的秘密技术是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 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第三人的购买行为定罪让其承担刑事责任,就必然使得人们在科技、信息交流、交易时,顾虑重重、唯恐自己触犯刑律而不敢交易。因此,刑法在保护权利人正当知识产权的时候,也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对技术、信息交易过程中的过失侵犯权利人合法权利的行为,应采用谦抑原则,不规定为犯罪,为科技、信息的交易、交流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最后,处罚过失第三人的间接侵害行为,不符合情理。对于直接侵害商业秘密的知密人的行为,法律只处罚故意;而对于第三人的间接侵害行为,法律却既处罚故意(明知),又处罚过失(应知),未免有弃重罚轻之嫌。同时,对于过失的第三人而言,有失公平。有学者通过对第三人过失间接侵权与第二人过失直接侵权进行比较分析,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法律处罚第三人过失间接侵权而不处罚第二人过失直接侵权并没有弃重罚轻之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核心在于“违背诚实商业行为”或“不正当性”。其认为违反诚实商业行为这一要件是所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共同必备条件和关键。
------分隔线----------------------------

找不到您想要的答案?

办案动态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755-26751234


联系手机:137-1492-9434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银湖路齐明别墅B3-3


亲办案例 专项服务 判决文书 流程图解 办案动态 律师列表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